
“無限青山行欲盡”
——云臺山游記
文/淮上老驥
應朋友之邀,四月二十三日,我們一同游覽了久已向往的中原大地的名山——云臺山。
云臺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巖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景區面積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巖、仙苑、圣頂、疊彩洞、青龍峽十大景點。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臺瀑布。
景區內的管理井然有序,治安、衛生與交通堪稱一流。無論是在廣場上,還是在蜿蜒的山道上,哪怕是一丁點兒果皮紙屑也很難見到,隨處可見環衛工人的身影。交通之便利、快捷更是令人稱道。據介紹景區內有九百多輛大巴,游客不用焦急的等待,沒頭蒼蠅似的問路,穿梭如流的大巴隨便上,到達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沒人跟你要車票。挺直了身板的武警戰士不怒自威,有力的維護與保障著景區內的秩序。
在導游的引領下,我們游覽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紅石峽。蜿蜒的山道上蠕動著紅紅綠綠的男男女女,順著絕壁邊的石板路,海拔越來越低。說不上名兒的樹叢遮天蔽日,剛剛涌起“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的念頭,被一種近似蛙鳴的聲海所淹沒,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里峽谷幽深,氣候條件和山上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便滋生出了特有的物種,那些無處不在的鳴叫聲,就是一種被當地人叫做知了的飛蟲發出的,看上去和我們夏日里常見的知了大小差不多,只是顏色卻淺得多,幾近灰色,而且鳴叫的聲音與我們常見的知了相去甚遠。
鑿刻在崖壁上的資料顯示:我們的腳下和身邊是紅色石英砂巖,厚度達150多米,是距今12億年前后的濱海沙灘環境下形成的,伴隨著當時的海平面上升與下降,本區時而沉入海底,時而露出海面,從而形成了濱海形態。砂巖中的紅色,是由鐵質氧化形成,由于鐵質含量不均勻,導致砂巖的色調深淺不勻,形成各種美麗的圖案。
隨著行程,道路越來越窄,右側向下深不見底,左側向上高不見頂,游人處在紫紅色的包圍之中。那些巖石光滑而沁涼,多變而凝重。這是一處高六百多米的斷崖,丹崖斷墻由紫紅色砂巖構成,長250米,近九十度的坡度。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從心底驚嘆造山運動的偉大。
我們去的這天還不算出游最高峰,可是由于擁擠,人們行進的速度已經慢得不能再慢,人與人之間,容不下一只手或一只腳亂動,所以再也沒人計較誰挨著誰了,甚至身體的某些敏感部位也難以顧及。
此刻,就有不少人怨聲載道,叫苦不迭。而我禁閉了所有欲望,調動一切神經告訴自己,這就是一種經歷,這就是一種意境,這也是一種體驗!有了這種理念,本來覺得悶熱難耐,此刻反倒平靜下來,覺得時時有清涼的山風拂面而過。
蠕動的人流,漸漸為一座山洞吞沒,光線越來越暗,微弱的地燈放射出幽幽的藍色或黃色的光,抽風機起勁地置換著空氣。我平神定氣,萬念皆無,憑著感覺隨大家向前挪動。不知哪個淘氣鬼突發奇招:“地震了!”可是沒人理會他。試想一下,你要理會,又能怎么樣呢?大家互相制約著,依附著,想動也動不了啊!其實我當時真的冒出過一種想法:真切的感受一下山洞突然緊縮,擠壓出我內心卑微的小來。
不知過了多久,眼前的光線漸漸強了起來,轉過一個彎,出了山洞,豁然敞亮。兩邊向上向下都是絕壁,形態各異的山巖布滿了綠苔,大有“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意境。高低不等的瀑簾比肩接踵。腳下是一條綠如翡翠的深潭,嘩嘩的水聲不絕于耳。山道規范著人流,人流點綴著山道,一會兒你是我鏡中移動的景,一會兒我又成了你景中的人。正面的山巖上,不知是誰題下的一首詩赫然在目:“無限青山行欲盡,山光潭影空人心;清溪撫弦琴聲古,丹崖龍池歲月深!”就在大家匆匆而過之時,我記下了這首詩。
順流而上,又過了幾座天然石橋,彎腰穿過幾處虎口形狀的崖壁,更深刻的感悟了“人到彎腰處,不得不低頭”人生真諦。再往前走,看到了類似別處的一線天,領略了難以計數的飛泉流瀑,沐浴了流瀑幻化的蒙蒙細雨,來到了一處開闊地帶,登上一座大壩,一面碧波蕩漾的湖泊呈現眼前,這就是久負盛名的“子房湖”,湖旁散落著幾座舊房子,這是“子房村”,張子房,一位“狀貌如婦人好女”的奇男子,一位兼具陽剛陰柔之美的偉丈夫——張良的故居就在這里。
子房村后面是直插云霄的險峰,那是茱萸峰.茱萸峰,俗名小北頂,海拔1308米,峰頂有真武大帝廟、天橋、云梯。相傳,王維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隹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登上峰頂,極目遠眺,可見黃河如銀帶;俯視腳下,群峰形似海浪涌。山頂氣候多變,倏忽間風起云生,白霧從山間咕嘟嘟地涌出,紅日隨即隱去。山峰在云霧中出沒,云騰山浮,如臨仙界。峰腰有藥王洞,深30米,直徑 10米,相傳是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煉丹的地方,藥王洞口有古紅豆杉一株,高約20米,樹干粗達三人合抱,枝繁葉茂,樹齡在千年左右,是國內罕見的名木。另有“廚灶洞”、“閻王洞”、“黃泥洞”等十余個洞穴。
進入“小寨溝”,便是泉瀑峽(老潭溝),相傳有位天河龍王為解救豫北民間干旱之苦,不惜違犯玉帝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的棲身之處。總長約3公里,兩岸高峰聳立,氣勢恢宏。溝里高處群山如畫屏,山中花木如錦繡,腳下清溪如云流。奇石、山泉、花香、飛瀑組成溝谷交響曲。溝的盡端是落差314米,雄冠九州的全國最高大瀑布--云臺天瀑。遠遠望去,只見它上吻藍天,下蹈石坪,猶如擎天玉柱。吼聲震耳、地裂天崩,十分壯觀。此外,還有“五老峰”、“路功”、 “七品芝麻官”、“仙渡”、“孔雀泉”、“私語泉”等景觀;有觀賞索道直達瀑布源頭,可使你盡情領略天瀑頂端別有洞天的原始自然美景。
出了“小寨溝”,我的朋友再也不愿前行半步了,幾經攛掇,坐在路邊的他終未肯站起來,我也只好做罷,留些遺憾,等下次再來吧!
記得一家餐館門前有幅聯寫得好:“只來一次是我的錯,不來一次是你的錯”。引用在此,是否對你有些啟發呢?

作者胡煥亮,筆名:淮上老驥、州來一夫。
中華詩詞學會、中國詩詞研究中心暨中國詩詞研究會、中國散文家協會、中國詩文學會會員、《詩刊》子曰詩社社員、安徽省作家協會、安徽省詩詞學會、安徽省散文家協會會員。安徽文學院第三屆高研班學員;淮南硤石詩詞學會副會長、淮南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大唐民間藝術》編輯。有二百余萬字詩歌、散文、小說、故事、人物傳記等作品散見于國內外八十多家刊物雜志,近百篇文章收錄多種經典文本。出版過合集兩部、個人散文集《流動的心痕》一部;多次獲得國內征文獎項,其中小說《風雨南鄉路》榮獲“2012全國最佳短篇小說二等獎”;小說《命門》榮獲2012年“安徽金穗文學獎文學獎”二等獎;散文《“丟失”的村莊》榮獲《佛山日報》”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國夢”征文一等獎;散文《桃花雪染春枝燦》中國散文學會征文榮獲一等獎。榮錄《中國教育界名人大辭典》。
通聯地址:安徽省鳳臺縣時代廣場內西北501郵箱胡煥亮收
郵編:232101
電話:15395490307(微信)
郵箱:428366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