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災”送親(一)
(一)
“滴滴倒滴滴喝”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淮河流域經(jīng)常鬧洪水,大河灣里的地幾乎隔一年就要被洪水淹沒一次。洪災來時,放眼望去,一派汪洋,農(nóng)民們常常顆粒無收。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過后不久,大家的抗災能力很是薄弱,因此,家里人口多的,每遇災害,就攜家?guī)Э谕獬鎏踊模蝗唬碗y度荒春。災民群里,有個又瘦又小的孩子,不滿十歲。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天生腦子反應極快,膽大心細,做事沉穩(wěn),就像個小大人。但就是說話常常發(fā)音不準,好像舌頭有問題,會把“自己”說成“滴滴”;“老虎”說成“腦五”......大家都喜歡他,沒事就愛逗他說話玩,能使大家暫時忘卻流浪的心頭陰影。可是沒有誰喊他的真正的名字,統(tǒng)統(tǒng)叫他“小災民”,久而久之,被省略成“小災”或“災民”。
這一年沒發(fā)洪水,大家都在家里等著過年。鄰居李老漢的大女兒小青出嫁,按當?shù)氐娘L俗,應由新娘的近門哥哥或弟弟送親,可她家就缺這樣的人選。沒法,李老漢就向“小災民”的父母央求:請“小災民”去送親。
這“小災民”還真不含糊,雖然個頭不高,但是一身新衣服一穿,小手向后一背,還真像那么回事兒。
隨著迎親的隊伍,沒出半個小時,就到了娶親的男家。依照當?shù)氐牧晳T,把送親的稱為“上客”,對方也安排了六七個人陪上客。可他們一看是個近十來歲的孩子,按規(guī)矩請他上座。酒宴開始了,大人們互相勸著喝酒,央著吃菜,卻沒有人給“小災民”倒酒。
看看人家?guī)妆贫枷露橇耍熬扑玖睢本褪遣唤o自己倒酒,他急了,趁著“酒司令”放下酒壺夾菜的當口,他站起身來,右手抓過酒壺,左手端起酒杯,口中自言自語:“滴滴倒滴滴喝!”
頓時大家都傻了眼,特別“酒司令”更是鬧了個大紅臉----他是喜東家專門安排來陪客人和斟酒的,居然慢待了上客,說出去是很丟家族的面子的。
于是,他連連向“小災”賠不是,好話說了一大堆,“小災民”自喝自的酒,就是不吭聲。
這時同桌的幾個人面子上也覺得很是過意不去,也站起來一起陪不是說好話,請他不要生氣,慢慢吃慢慢喝。
這時“小災”才不緊不慢地說:“難道你們沒聽說過只冇一群(村)不冇一家嗎?其細(實)我并不會喝酒,但起碼你們也應該招呼我一聲啊!”
滿桌的人都點頭稱是:“您說得對,都怪我們無知!”
“小災”送親(二)
、
“光點頭,就是不起來”
少年“小災”送親赴宴自斟自飲,維護自己尊嚴的消息不脛而走,“滴滴倒滴滴喝”喝的一段佳話也傳遍了前村后莊,以至于大家見了他的面,都善意地跟他開個玩笑,學他說話,隨即都一笑了之。
光陰荏苒,轉眼間“小災”長到十二歲了,由于先天營養(yǎng)不良,他總是比同齡的孩子矮了半頭,而且還是那么瘦。就在這一年,李老漢的二閨女“小玲”又要出嫁了,因為上次大女兒“小青”出嫁,請“小災”送親很好的維護了自家的面子,這次李老漢又想到了請“小災”送親。而“小災”的父母本是敦厚熱心人,又是李老漢多年的老鄰居,因此也就熱情的答應了他的請求。
有了上次送親的經(jīng)驗,“小災”這次更能沉得住氣了。他讓接親的隊伍先走,自己則等到十一點多鐘才進男方的莊子。那男家就那么一個獨子,家底相當殷實,在當?shù)厝司売趾茫郧皝碣R喜的人很多,沒等開宴的時辰到,人客就已經(jīng)坐滿了。那些人抽煙喝水啦閑話,坐得久了再無新鮮話題,就有人開始埋怨上客來得太晚了,“不然早就開席了”。
就在大家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小災”出現(xiàn)了。在司儀的帶領下,“小災”被請進了事前安排好的招待上客的房間。
進了屋,“小災”掃視了一下環(huán)境,沖著大家打了一聲招呼:“對不起,讓大家久等了”。那些人本來就等得有些不耐煩,一看來的是個孩子,就都皮笑肉不笑地點點頭算是回應。他被司儀安排在里面,臉朝外坐了下來,接過司儀遞過來的茶水,并道了謝,司儀便忙別的事情去了。
同桌的幾個大人,他們一邊喝水抽煙一邊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閑話。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可能覺得無聊,就對著“小災”說:“你今天是騎驢來的還是乘轎來的啊?”
“唉,別提了”,已經(jīng)感覺出氣氛的“小災”長嘆了一聲說,“今天是騎驢來的。”
“那怎么走了那么長的時間呢?”
“說來不怕你們笑話,是那個驢不爭氣.”
“為什么呢?”
“半道上過了一道小溝壑,小毛驢一下子陷進了淤泥。我看看時間不早了,很是著急,就用鞭子抽打毛驢的屁股。”
“那后來怎樣了呢?”
“那毛驢光點頭就是不起來!”
聽到這里,有人聽出了話外之音,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了極不自然的尷尬之色。
自此,“小災”送親的故事就又多了許多精彩的內(nèi)容。直到今天還有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