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淮水繞故城 文/ 邵中敘 一灣淮水,繞著我的故鄉,鳳臺。 淮河,這條形成已億萬年的河流,奔流過青山、丘陵、原野、城市,浸潤著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依然川流不息,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書寫著四季輪回,在美麗的鳳臺峽山口偶一回眸,便逶迤而去,東奔向海。 淮河,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濟水并稱“四瀆”,是中國獨流入海的四大河流之一,其發源于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河谷。其東西流域約長1000公里,南北流域跨度寬約400公里,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綿綿淮河,流經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山東五省,自古“江淮熟,天下足”,它灌沃了淮水兩岸多少土地、養育了多少兩淮兒女!我們,都要感恩母親河的給予! 當人類從茹毛飲血的洪荒時代蘇醒,有了超越動物本能思想的萌芽,中華大地上的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最先誕生出華夏文明,而處于兩者之間的淮河流域,也幾乎在同一時期跨入了文明的大門。不必說淮河源頭河南南陽的“南召猿人”,在四五十萬年前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也不說中游、下游距今近萬年的“大汶口”、“良渚文化”,我們的血脈,雖經時光磨礪,依舊汩汩流淌著淮河文明,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悲壯的歷史積淀,仍在這豐饒的土地上,傳承! 地域遼闊、氣候舒適、水土肥沃、水利豐盛,淮水之濱是兵家必爭之地,卻也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好地方。鳳臺,就是這樣一個宜居的淮水岸邊古城。 雖是小城,卻已經有近三千年的跌宕歷史。在商周或春秋早期,州來已是淮夷方國,與周邊的六、巢、舒、徐、鐘離等國齊名。州來,這一淮南地區最早的具有國家形態的建置,是淮上先民虎方淮夷人所建立的氏族方國,而非周天子的諸侯封國,國都位于州來(安徽鳳臺)。州來最早記錄見于《左傳·成公七年》,記載州來國第一次正式出場是在公元前584年,“吳入州來。”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曰:“下蔡,故州來國,為楚所滅,后吳取之,至夫差遷昭侯于此。后四世侯齊竟為楚所滅。”就是楚、吳之爭之地,名為州來。州來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淮夷文化帶著地域文化特點最終融入楚文化,作為上古文明重要源頭之一,最終融入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 古老的淮河,公元1128年以前,獨流入海。公元前486年,吳國開挖邗溝,溝通了淮河和長江之間的航運。公元前361年,魏國開鴻溝,在黃淮間形成了水運網。經東晉南北朝、隋、北宋的不斷開鑿修建,鴻溝水系和淮河支流潁、渦等河水運日漸發達,形成經常使用的航運航道。而淮河流域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日趨緊密,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這一灣淮水,不僅僅為流域經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水運的便捷,更使兩岸的農田灌溉有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歷史上,曾經修建了許多陂塘蓄水工程來用于灌溉。其中距今最早的芍陂建于春秋楚莊王時期,至今已經2600年,不要說還有鴻隙陂、淮潁陂、破釜塘、白水塘等等。但是即使古人積極的去改造淮河,但是黃河奪淮入海,卻給淮水兩岸造成水災嚴重、頻繁,淮南的農田水利也衰落枯萎。雖經明代潘季馴、清代靳輔等人治理黃河,但是卻沒有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最讓人難忘的是1938年6月,國民黨當局為了阻止日軍西進,在鄭州花園口炸開黃河南堤,造成淮河流域黃泛區人民的深重災難!歷時九年,黃河才回歸原道。可以想象,新中國成立后的淮河域內,洪澇災害頻仍,“大雨大災,小雨小災”!我的幼年回憶中,我的故鄉鳳臺,就多次經歷洪水,幾經破堤的危機。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徹底改變鳳臺淮洪、澇漬等自然災害,黨和政府領導人民群眾整修加固了淮河、本淝河大堤、疏通本淝河、港河、架河、黑河、泥河等河道。為了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和進一步提高抗災效能,經過反復探討和多次勘探,以永幸河為骨干河道的水網化工程,徹底改變了鳳臺平均三年一次的洪災的舊面貌。 永幸河,是鳳臺縣水利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效益最佳的一項綜合治理工程。由1958年大躍進時期開始,到1960年被迫停工,到1976年的重新修建,永幸河,也經歷的風風雨雨,但在十萬民工戰嚴寒、破凍土,投工3萬個,實做勞工380萬個的一鼓作氣下完成了主航道的修浚。后經沿河12個公社出工,精干勞力近2萬人,累計完成河長42.63公里,土方571.1萬,勞日571.1萬個。歷時二十年,實為三年的永幸河工程,終于竣工! 永幸河理順了千年來紊亂的水系,貫通了十四大溝,沿河兩岸興建了大中型涵閘17座,形成了南水北調、北水南引、東水西灌、西水東排的河溝網絡,達到了排灌有序、四時通航的良好效果!建成32年以來,全灌區總面積663.89達平方公里,內轄5個區,16個鄉,灌區累計灌溉供水60億立方米,糧食灌溉正產320萬噸,創造增加產值50億元,水稻面積增長了約5.6倍! 櫛風沐雨七十載,薪火相傳中華魂!70年,光輝歲月彈指間;70年,滄桑巨變綻新顏;70年,高屋建瓴同聲贊!這古老而又嶄新的小城、這風雨兼程的小城、這生機勃勃的小城,在變得溫婉的淮水邊,展現出了最美的風姿! 站在煥然一新的鳳臺淮河大橋之上,遙望蒼茫大地上蜿蜒而去的淮水,這綿綿生命之水川流不息,讓人心生感慨,它猶如歷史的到來和遠去,經歷歲月的洗禮,永遠飽含著生命的張力,讓人心生敬畏。70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瞬,但是這片神奇的大地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 回望我的故鄉鳳臺,這顆淮上明珠,新崛起的能源城,當夜幕闌珊,耀眼奪目的火樹銀花的璀璨,照亮了古城美麗的新顏,照亮了它躊躇滿志前行的步伐…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joosabsweets.com
淮南圖片網 版權所有
地址:淮南市陽光國際城南區7號樓507室
備案號:皖ICP備15022074號-2
電話:13505548206、18949682288
郵箱:1147587489@qq.com
網站特聘律師:胡蓉
技術支持:淮南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