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獻玉 淮上老驥 異寶無端為敝帚,皇家短視刖忠誠。 堪憐和氏淚成血,可恨君王面露猙。 完璧回歸千古頌,奇珍流轉萬秋驚。 當今盛世新篇啟,華族清明擢俊英。 和氏獻璧 同義詞 卞和獻玉(卞和獻玉)一般指和氏獻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韓非子·和氏》 這個寓言故事中,以和氏喻法術之士,以玉璞喻法術,以玉人喻群臣士民,以刖足喻法術之士的不幸遭遇,從中可知韓非的原意是以和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能為他的國君所采納,反而受到排斥,對此,他是很痛惜的。但是,從這故事中,也還可以領悟到更深一層的寓意,那就是:玉匠應積玉;國君要知人;獻寶者要準備為寶而作出犧牲。 這個故事意在說明的道理是:和氏璧,開始被埋沒,其價值世人不認可,到后來人們才為之驚嘆。揭露世風的敗壞,對世人不良思想行為進行了嘲諷。 對于真理應該敢于堅持,總會得到承認。 領導者應該善于發現人才,不應該不經過分析就胡亂做決定。 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卞和獻玉被砍雙腳,百年后美玉成傳國玉璽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joosabsweets.com
淮南圖片網 版權所有
地址:淮南市陽光國際城南區7號樓507室
備案號:皖ICP備15022074號-2
電話:13505548206、18949682288
郵箱:1147587489@qq.com
網站特聘律師:胡蓉
技術支持:淮南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