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南川藏線及古村落游記
楊新梅
2022年8月19日至21日我們幾位好友結(jié)伴自駕開始了向往已久的皖南之旅。此時,雖近“處暑”節(jié)氣,但秋陽高照,四野仍然熱浪逼人,出車行走,不一會兒便汗流浹背。但這絲毫沒有減弱我們的游興。







江南天路
“皖南川藏線”東起寧國市的青龍鄉(xiāng),西至涇縣的西陽鄉(xiāng)。它的經(jīng)典路段是桃?guī)X公路板橋鄉(xiāng)至西陽鄉(xiāng)的一段長20公里類似“怒江72拐”的連續(xù)彎道公路。這段最神秘的精華路段吸引著自駕游去感受“高路入云端”的驚險和刺激。所以,皖南“川藏線”又被人們美譽為“江南天路”,全長100多公里。



川藏線上的一處美景——儲家灘,位于有“國家水利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之稱的青龍灣懷抱,是“皖南川藏線”重要節(jié)點—青龍龍閣村。這是一方休閑旅游的好去處。青龍灣湖面水域達9萬平方米,綠水逶迤青山秀,惠云禪寺鐘鼓幽。







初秋,晨霧之中的儲家灘,湖面上薄霧飄渺,時而有白鷺在低空翱翔、時而有魚翁的輕舟駛過,這波光瀲滟的山間平湖與四周峰巒疊嶂的山脈形成了天水一色的美麗畫卷,如臨仙境一般。




查濟古村懷古
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城西60公處,有一處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它就是查濟古鎮(zhèn)。這里四周青山環(huán)抱,白云繚繞,古老中透露出一股靈氣。作為一個古村落,它的規(guī)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村落之一。“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這首古詩非常形象地寫出了查濟古村如詩如畫的動人特色。




沿著河道行走腳下是形狀各異的石塊拼接而成的石板路,河岸邊原始的石頭階梯以及門樓上古老的磚瓦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沿街翻新過的幾面墻壁上能夠感受到時代變遷的氣息。



查濟古村臨水而建,古民宅都是徽派建筑風格,青磚灰瓦馬頭墻,遠遠望去古樸典雅。那些飽經(jīng)滄桑的石橋,而今藤蘿纏繞,細小明艷的碎花倒映在水上,讓人在追溯古村的歷史時,感受著當下的浪漫。







查濟古村,這些沿河而建的房屋,設(shè)計風格非常獨特,多為依山建屋,臨水結(jié)村;古民居的布局構(gòu)造也是獨具匠心,往往是推窗可見水流淙淙,開門抬步即可過橋。充滿智慧的古徽州人,巧妙地運用了借景、對景的手法,建造出一所又一所“門外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民居。古村落的房屋格局,皆為多進式,三進或四進不等,院內(nèi)差不多都設(shè)有天井,排水通暢,再大的雨天,院內(nèi)都不會有積水。



從青石板鋪就的迷宮一樣的徽派古巷里穿過,感受著悠遠獨特的古徽州的建筑文化,從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里,解讀鐘靈毓秀、鱗次櫛比的查濟古村落。這是查濟先民傳承下來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





初游桃花潭
桃花潭,因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而名揚天下。潭面水光瀲艷,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聳立,古樹青藤紛披,飛閣危樓隱約其中,猶如蓬萊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桃花潭四周點綴著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屹立千年的壘玉墩,深藏奧妙的書板石、李白醉臥的彩虹崗、踏歌聲聲的古岸閣、青磚黑瓦的古民居......。其實,桃花潭景區(qū)不只是一個桃花潭、一段千古佳話和那首感人的詩,還有不少值得一游的景觀。翟氏大宗祠,位于桃花潭下游東岸,具有“中華第一祠”的美譽。



祠堂被御賜為“忠孝堂”。離翟氏大宗祠不遠處,是文昌閣。此閣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共三層,重檐飛角,方圓八面,高大莊嚴,八面翹角下掛著銅鈴,風吹叮當作響。
桃花潭景區(qū),汪倫墓地是該景區(qū)的主要景點,并與李白乘船的渡口比鄰。墓地四周古樹芲柏林立,坐北朝南,風水極佳。墓碑上詳細記載了汪倫的人生經(jīng)歷,與詩仙友好交往的故事。




那時的桃花潭村,在唐代叫萬村,從桃花潭村到桃花渡口,有十里桃花,而汪倫是萬村的首富,與李白在京師科考相識,結(jié)為好友。在李白落魄之際,應汪倫誠摯相邀來到萬村,看到了十里桃花的美景,走過萬家酒店的鬧市,在與汪倫相處的日子里,對酒當歌,好不盡興,就在離別之際,踏上渡船乘舟欲行,望著桃花潭清潵不見底的水,回望汪倫岸邊招手別離的情,出口成章,成為千年絕句。






黃山歸來不看岳,只游江南桃花潭”。桃花潭是江南獨有的。在桃花潭,你可以踏歌古岸,追尋李白仙蹤;在這里,你可以乘舟暢游古潭,抒發(fā)思古幽情,足以讓人魂繞夢牽,流連忘返。





